咨询微信: Ruraner

多一些体验,少一些思考

《庄子》里有关于思考的一些故事。

有一个叫知的人问:“何思何虑则知道?”意思是怎样思考才能懂得道。黄帝说:“无思无虑始知道。”意思是说,没有思索方才能懂得道。”

可见,古人对于思考并没有那么看重,具体到道家,对思考的态度还是贬抑的。

隋代大儒文中子在《止学》中说:“智不及而谋大者毁,智无竭而谋远者逆。”意思是智慧不够却谋划大事的人只能失败,而一个人不停的思虑,想得太远,只能起到相反的效果。

也就是说,思虑要适可而止,过多的思考,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。

 

和以前的任何时代相比,我们更处在一个“思考”的时代。在西方文化里,思考或者思维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,没有牛顿在苹果树下的思考,就没有万有引力定律,没有爱因斯坦的思考,就不会有相对论。没有思考,就没有现代科技,就不会有如此丰富的物质和发达的生产力。

在这种语境下,现代人过多的拔高了思考的作用,陷入了集体的思考当中。我们想通过思考,满足我们的好奇心,获取更多的知识,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。

人的注意力资源总是有限的,当我们把更多的精力用来思考,对于真正的生活本身,就显得没有那么热情了。

对于强迫者——特别是强迫性穷思竭虑者——来说,他们在这一点上表现得更明显:思考太多,而体验太少。

就拿学生来说吧,每天埋头于数理化语数外之中,脑子里装的都是XY、F=ma、或者一大堆的英文单词。我们的脑子里总是一大堆符号,而总不曾留意到宿舍前面的柳树已经悄然发芽。

其实,我们所在的世界是如此的美好,五彩斑斓,丰富多彩,应有尽有,超越想象。

我们走在路上,路边的一排排树木绿意盈然,生机勃勃,鸟儿在天空飞来飞去。太阳照着朦胧的远山,笼罩着一层轻纱,影影绰绰,在飘渺的云烟中忽远忽近,若即若离。我一边走着,如同徜徉于美丽的风景之中,感觉这一切都是老天爷的恩赐。

也许你觉得这些太平常了,不值得一看。可是,对于我,一个从多年痛苦的强迫症中恢复过来的人,曾经在多年时间里被无穷无尽的强迫思虑所折磨,却感觉这些景象虽然平常,但却是如此美好,如此珍贵,如此难得,仿佛每时每刻都值得我们去细心体会。

而对强迫者来说,这一切似乎就像没有一样,总是沉浸在自我的思考和想象之中。

当有一天,强迫者聆听自然的声音,体验到自然界那种“来如流水兮逝如风,不知何处来兮何所终”的气象时,感受到万物本无常的喟叹,强迫症一定会好一大半。

 

思考是离开当下的,而体验则是当下的。

思考是二元对立的,其特点是对立性和时间性,失去了任何一个,就没有了思维。而体验是当下的,是整体性的,它是一种被称作是“亲证”的认知模式,即必须通过认知者亲身体验才能够做到,比如想知道喝水的滋味,只有自己去喝水才能够知道,否则千言万语也说不清楚。体验是对当下状态的一种觉知和接纳,如对焦虑和心慌的觉知和接纳。当一个人完全在体验中的时候,时间停止了,一切对立都消失了。而当一个人完全进入逻辑思维的时候,也就完全丧失了对当下的体验。

思考是重要的,完全没有思考,我们在学习上难有好的成绩,在工作上难有好的业绩。

然而这个世界有比思考更重要的东西,如果只思考而没有体验,人和电脑又有什么区别呢?

思考倾向于让我们失去自己,而体验会让自己重新回来。

一只蜈蚣正在自由自在的行走,进退自如,动作优雅,其他的蜈蚣都很羡慕他。
但他是一只爱思考的蜈蚣。
有一天他想到:我要好好理解一下走路的要领。我要把动作分解一下,把每一条腿的每一步都分解得清清楚楚。
第二天,蜈蚣们发现他瘫在路上。他不会走路了。
蜈蚣们都很同情他,“是啊,让几十条腿有条不紊地工作,是一项很大的工程。”

是的,如果你看到一朵花非常美,你需要做的就是静静的欣赏和享受,让自己沉浸于美丽之中,不要问“它为什么这么美?”。一旦发问,此刻的美就打了折扣。

思考是对生命的描画,而体验,才是生命的底色。

观点

分类目录

精选